杂体诗 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小序夫楚谣汉风。
既非一骨。
魏制晋造。
固亦二体。
譬犹蓝朱成彩。
杂错之变无穷。
宫角为音。
靡曼之态不极。
故蛾眉讵同貌。
而俱动于魄。
芳草宁共气。
而皆悦于魂。
不期然欤。
至于世之诸贤。
各滞所迷。
莫不论甘而忌辛。
好丹而非素。
岂所谓通方广恕。
好远兼爱者哉。
乃及公干、仲宣之论。
家有曲直。
安仁、士衡之评。
人立矫抗。
况复殊于此者乎。
又贵远贱近。
人之常情。
重耳轻目。
俗之恒蔽。
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
士季假论于嗣宗。
此其效也。
然五言之兴。
谅非敻古。
但关西邺下。
既已罕同。
河外江南。
颇为异法。
故玄黄经纬之辨。
金碧浮沉之殊。
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
今作三十首诗。
斅其文体。
虽不足品藻渊流。
庶亦无乖商搉云尔。
远与君别者。
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
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
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
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
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
不及其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
所寄终不移。
小序夫楚謠漢風。
既非一骨。
魏制晉造。
固亦二體。
譬猶藍朱成彩。
雜錯之變無窮。
宮角為音。
靡曼之态不極。
故蛾眉讵同貌。
而俱動于魄。
芳草甯共氣。
而皆悅于魂。
不期然欤。
至于世之諸賢。
各滞所迷。
莫不論甘而忌辛。
好丹而非素。
豈所謂通方廣恕。
好遠兼愛者哉。
乃及公幹、仲宣之論。
家有曲直。
安仁、士衡之評。
人立矯抗。
況複殊于此者乎。
又貴遠賤近。
人之常情。
重耳輕目。
俗之恒蔽。
是以邯鄲托曲于李奇。
士季假論于嗣宗。
此其效也。
然五言之興。
諒非敻古。
但關西邺下。
既已罕同。
河外江南。
頗為異法。
故玄黃經緯之辨。
金碧浮沉之殊。
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
今作三十首詩。
斅其文體。
雖不足品藻淵流。
庶亦無乖商搉雲爾。
遠與君别者。
乃至雁門關。
黃雲蔽千裡。
遊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
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
所悲道裡寒。
君在天一涯。
妾身長别離。
願一見顔色。
不及其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
所寄終不移。
唐代·江淹的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 江淹的诗(219篇) 〕
宋代:
韩亿
紫菊披香碎晓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砂。
紫菊披香碎曉霞,年年霜晚賞奇葩。
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砂。
近现代:
丰子恺
与汝江头别,予情独黯然。客居春兴少,蜀道古来难。
对景思新语,当筵忆笑颜。群儿皆隽秀,最小即偏怜。
與汝江頭别,予情獨黯然。客居春興少,蜀道古來難。
對景思新語,當筵憶笑顔。群兒皆隽秀,最小即偏憐。
明代:
黄鸿
倚栏杆。步栏杆。鹈鴂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圆。
记难难。话难难。那堪清漏唤邯郸。啼红烛未残。
倚欄杆。步欄杆。鹈鴂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圓。
記難難。話難難。那堪清漏喚邯鄲。啼紅燭未殘。
宋代:
徐积
黄金何日上燕台,致主犹轻乐毅才。便是功名未如意,报恩宁肯惜重来。
黃金何日上燕台,緻主猶輕樂毅才。便是功名未如意,報恩甯肯惜重來。
宋代:
俞德邻
饵香鱼深逝,弋篡鸿高飞。商皓虽寂寞,幸免坑焚悲。
云何客卿辈,逐去还依依。一朝叹黄犬,骨肉异所归。
餌香魚深逝,弋篡鴻高飛。商皓雖寂寞,幸免坑焚悲。
雲何客卿輩,逐去還依依。一朝歎黃犬,骨肉異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