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
引《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乐。
引《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⒊ 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
参见“郑声”。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国语辞典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引《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义词查询:
平民的近义词(píng mín)
平定的近义词(píng dìng)
深秋的近义词(shēn qiū)
枝节的近义词(zhī jié)
分身的近义词(fēn shēn)
身体的近义词(shēn tǐ)
结合的近义词(jié hé)
有声有色的近义词(yǒu shēng yǒu sè)
普遍的近义词(pǔ biàn)
与众不同的近义词(yǔ zhòng bù tóng)
受命的近义词(shòu mìng)
结草衔环的近义词(jié cǎo xián huán)
安定的近义词(ān dìng)
耕作的近义词(gēng zuò)
隐居的近义词(yǐn jū)
方式的近义词(fāng shì)
办事的近义词(bàn shì)
教员的近义词(jiào yuán)
具备的近义词(jù bèi)
光顾的近义词(guāng gù)
而且的近义词(ér qiě)
规律的近义词(guī lǜ)
犀利的近义词(xī lì)
决计的近义词(jué jì)
移民的近义词(yí mí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nián jià年假
- tǐ xī体悉
- zōng zhǔ quán宗主权
- xī èr gān淅二泔
- tóu jī投机
- tǔ zuò土作
- qīng jī qiāng轻机枪
- jūn yòng军用
- shùn lǐ chéng zhāng顺理成章
- diē dǎ跌打
- zhū cǎo朱草
- měi yù美誉
- gōng zuò fú工作服
- gài zhì钙质
- tiān gān天干
- rén lái rén wǎng人来人往
- zū yòng租用
- zhí mín dì殖民地
- qīng dàn清淡
- hòu lái后来
- xǐ huān喜欢
- huì shēng huì sè绘声绘色
- niàn tou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