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kǎi

愤慨


拼音fèn kǎi
注音ㄈㄣˋ ㄎㄞˇ

繁体憤慨
词性名词


愤慨

词语解释

愤慨[ fèn kǎi ]

⒈  愤恨不平。

indignatio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愤愾”。

⒉  愤恨感慨。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 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刘孝标 注引 王隐 《晋书》载 晋 陶侃 《临终表》:“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啟手啟足,当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诛,山陵未復,所以愤慨兼怀,唯此而已。”
《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每读其事,未尝不临文痛叹,愤愾交怀。以今况古,乃知一揆耳。”
《宋书·袁湛传》:“奉命西行,途戾 荆 郢,瞻望 巴 汉,愤慨交深。”

⒊  愤愤不平。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 乃还救 谭,十月至 黎阳”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且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将军辞不获已,以及 馆陶 之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右军 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一章:“她又不能违背她的大伯,陪着咬了咬牙,表示很愤慨。”

国语辞典

愤慨[ fèn kǎi ]

⒈  愤怒而慨叹。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愤懑 愤怒 愤恨 愤激 气愤

分字解释


※ "愤慨"的意思解释、愤慨是什么意思由汉语成语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彼等荡儿实似狂妄自大之顽童,喜议论喧嚣,用语费解,且口出不逊。每闻其暴躁与寡廉鲜耻之话语187,顿感愤慨。虽能以血气方刚勉强为之开脱,但如此无礼实难以忍受。

2.人们听闻此事后百感交集,既为瑞丝尚在人世感到些许宽慰,也为她过去恶劣的生活环境感到愤慨。

3.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遭英帝国主义屠杀,酿成“五卅惨案”,噩耗传来,广州、香港工人、学生、各界群众无限愤慨。

4.特别是在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讲,宋美龄落落大方,仪态从容,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激昂愤慨,一直掌握着听众的情绪,赢得国会议员热烈的掌声,一时佳评如潮。

5.在麦凯恩指责奥巴马是位"性别歧视者"和奥巴马针锋相对回应麦凯恩的表述是"伪善的的愤慨"后,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令人反感。

6., 一些令人伤心或愤慨的故事,也曾经使我们悲哀落泪,但不久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些丑恶的现象,也曾经让我们义愤填膺,但很快又让位于别的什么。

7.据说当局曾一度试图立法禁止右舵车上路,结果因群情愤慨,不了了之。

8.受到痛苦,我就叫喊,流眼泪;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到肮脏,我就憎恶。在我看来,只有这才叫生活。契诃夫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值祖国缺少气节之时,借*席之诗以表愤慨,忘当代官民共同奋进。

10.据路透社8日报道,美国一名士兵在美国边疆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撒泼玩赖,引起机组和乘客的极大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