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ī bǐng
注音ㄗ ㄅ一ㄥˇ
繁体資稟
⒈ 天资,禀赋。
⒈ 天资,禀赋。《旧唐书》作“资粮”。
引宋 苏辙 《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某家世寒陋,资禀冥烦。”
《水浒传》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
《清史稿·选举志二》:“拟仿照同文馆例,於 上海 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
规定发给的粮米。 《新唐书·裴胄传》:“初, 李兼 尝罢 南昌 卒千餘人,收资稟为月进, 胄 白罢之。”
⒈ 天赋。
引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1.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2.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採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3.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4.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