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旧恶的成语故事


不念旧恶

拼音bù niàn jiù è

基本解释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不念旧恶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大业,不计私怨,不念旧恶,受到众将的拥护。例如董卓的部将张绣背叛曹操并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去投降刘表。三年后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并没杀他,而给他封了侯。像这样的例子有魏钟、臧霸、孙观、吴敬等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念旧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高耸入云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凿壁借光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